News & Bulletin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栏目不存在

如何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的建设

更新时间:2018-03-21     点击次数:2026次     来源: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面对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若想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还要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和培养人才资源,加强对现有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基层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我国农业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较大,导致了基层医疗水平较差的现状,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除了要在政策上给基层医疗单位一定的支持外,还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单位人才的建设,帮助基层医务人员储备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临床操作技能。本文详细分析了基层医疗单位人才的现状,并且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一、基层医疗技术水平较低。基层医疗单位医务人员配备较少,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放弃或压缩医务工作者进修学习的时间,基层卫生单位医疗技术水平提高缓慢,个人专业发展受到限制,加上待遇偏低,基层医疗单位招人难、留人更难。

二、聘用临时工。由于基层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匮乏,为保证医疗单位的正常运转,不得不聘用临时工,如此一来,既增加了医院负担,还造成安全隐患。因为该部分人的工资、福利等费用均由医院支出,造成医院经济负担过重,减少了医院在基础设施建设及软硬件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医疗技术安全难以保障。

三、基层专业医疗人员晋升困难。基层医疗单位的岗位设置是低、中、高级岗位,但是整体来看中级岗位设置较少,基层有实力的医务人员晋升困难。由于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聘用管理,人员聘任结构由人社部门根据单位人员编制和单位级别确定,并未将编外人员纳入岗位管理的核定总数。卫生系统又实行职称评聘分开,形成职称取得人数多与职位少的供需矛盾,基层的这种矛盾较大。

四、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受周边等发达地区医院的扩张、地理环境优势、优厚的福利待遇的影响,导致本地边远地区卫生人才进少出多,医疗机构呈现出人才“倒虹吸”现象。基层医疗单位每年设编制公开招考专业技术人员,结果还是大中城市的医疗技术和工作平台的诱惑下,考上编制的人员依旧会跳槽到大中城市谋求发展,人才流失还是很严重,人才储备和培养更是难上加难。

加强医疗人才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人才双向交流机制。基层医疗单位出现了专业人才断档现象,有的科室优质人才多,但有的科室优质人才严重不足,针对这一现状,建议基层医疗单位建立人才流动平台,市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各基层医疗单位实际上报人才数量进行统一安排。

从市级医疗卫生机构选拔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专家到基层医疗单位锻炼,从基层医疗单位选拔专业技术人才到市级医疗机构或专科医院进修学习,工作年限定为1-2年,年满后进行轮换。同时,基层每年输出农村卫技人员,由卫生主管部门分批分期、统一安排到县级医疗机构进修培训。镇卫生院选派业务较好的医务人员到辖区内卫生室,开展定期坐诊和业务指导,各卫生室村医轮流到卫生院进行现场学习培训。

二、变革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一类供给,二类管理”,即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保持公益一类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落实“两个允许”,即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激发广大医务人员活力,改变基层综合改革后,基层医务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

三、完善基层医疗人员培训机制。积极组织实施定向免费本科生培养,与愿意毕业后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高校新生签订相关协议,免除其在校期间的学杂费。启动农村医疗机构在职人员学历资助工作,报销学习期间八成的学习费用。以这样的方式使他们逐渐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以绑带教的传承这种理念,可以保留住基层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

四、建立留住人才的保障措施。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省级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召开的市级基层医疗工作会议的部署,以基层卫生计生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医疗卫生专科人才建设为重点,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打造一支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管得好的基层医务人才队伍,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快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人才支持。

基层医疗单位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人才留住机制,通过对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晋升平台,来激发医疗工作者的学习热情,而医疗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人生观,在政府努力改善基层医疗单位环境及各种机制的同时,也要本着救死扶伤的原则,积极投入到基层医疗事业的建设中。

(编辑:上海医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