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Bulletin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栏目不存在

疫情下的医疗建筑设计要点与策略

更新时间:2020-07-30     点击次数:1754次     来源:

医疗建筑是诊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的工程建筑,同时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防控场所,此次新冠疫情的暴发与蔓延,更凸显出医疗建筑布局与院内环境安全的重要性,这对院内感染防控工作起到关键性的影响。

经过此次疫情,我们应总结医疗建筑设计要点,改善与提升医疗建筑的规划设计,力求营造一个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诊疗环境,以更好地应对诸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那么,疫情下的医疗建筑如何进行规划设计呢?

疫情下的医疗建筑设计要点

1、优化医疗建筑总体布局

为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聚集是医疗建筑规划设计重点考虑的问题。目前大型综合医院因用地面积有限,大都采用集中式布局,但这会增加人员聚集感染的机会。因此,建议优先考虑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布局形式,如院中院的设计,即采用多个专科中心或医疗中心的模式,专科中心配置相应的医疗资源,包括专科门诊、医技及病房,病患可以针对某一病种方便快捷地在一个建筑单体中进行所有的治疗,简化就医流程,缩短就医时间,这也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2、提高室内环境的安全性

疫情过后,医疗建筑规划设计在追求人性化、绿色化、高效化、信息化的同时,更应创造安全的医疗救治环境,有效减少院内人员聚集,确保医患安全。具体措施包括:1)加大力度推广普及线上预约挂号制度,减少人们非医疗需求往返医院的次数,降低院区内人员密度,避免交叉感染。2)采用预检分诊的多级设置,有效将病人分流,降低交叉感染的几率。3)候诊区设计可采用多次候诊的模式,分区设计可降低人员密集度,设置医护专用通道,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同时,能降低院内感染风险。

3、加强院内易感区域的防护

首先,优化建筑内部的气流组织。在通风空调的设计中采用有序的压力梯度进行控制,合理控制气流流向,不同污染等级区域压力梯度的设置应符合定向气流组织原则,保证气流流动方向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避免洁净空气与污染空气的交叉,减少相互感染的概率,阻断病毒传播。

其次,注重卫生间洁具的清洁度。公共卫生间属于污染区,其中大便器、小便斗等器具应设置成感应或脚踏式开关,避免病员的直接接触;优先选择清洁度较高的卫生洁具,避免污物残留造成交叉感染。

4、合理优化传染病治疗流程

此次疫情的爆发暴露出传染病医疗流程设置的不合理,比如,医疗流程相关功能用房设置不够完整,流线组织不够合理化。相应措施如下:

1)完善传染病医疗流程相关功能用房的设置。现阶段医院感染科功能设置主要包含门诊、少量医技及病房,当感染患者需进行手术抢救或ICU观察时,感染科却没有相应的医疗用房,影像设备、手术室及CU等医疗用房只能与普通患者共用,这极大地增加了院内感染的风险,造成医疗救治的困难。因此,在未来的感染科功能设置中,需考虑医疗服务全过程,完善优化传染病医疗流程相关功能用房的设置,确保救治过程的顺利,避免交叉感染。

2)提升感染病区分区的安全性。感染病区应通过“三区两通道”的设计以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同时为医护工作者创造更加安全洁净的工作环境。根据疫情传染性强的特点,为使医护人员能与感染患者进行更好地隔离,应对医护人员从洁净区到达污染区的卫生通过进出流线分设。

疫情下的医疗建筑设计策略

1、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和交通流线

疫情下的医疗建筑空间布局必须科学合理,秉持“洁污分区”“医患分流”的设计原则,做到功能分区合理,交通流线互不干扰。功能分区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医患的安全与健康,设计时,必须将具有高传染性的呼吸道诊疗区设置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区域,并保证各区域之间有一定的空间间隔,例如限制区与隔离区保证30m以上距离,隔离区内各排病房之间要保证20m以上的间距。

此外,传染病区的隔离空间功能需要满足医护人员与患者分区分流、洁污分区分流、人与物品分区分流、传染病与非传染病分区分流、不同传染病分区分流等基本要求;诊疗空间功能必须严格划分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以遏制病毒扩散蔓延。在气流组织上,要求气流从洁净区、半洁净区、污染区单向流动,同时清晰组织医院的各种人流、物流,使其各行其道,避免交叉感染。

2、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医院建筑内部不能只依靠空调设备来进行通风换气,而应创造良好的开窗条件,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让住院患者能够看到室外的自然景观,呼吸到户外自然清新的空气,这有利于提高疗愈效果。同时,还应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室内空间,合理布置鲜花、植物、盆景等,分散患者注意力,以减少患者的焦虑感和恐惧感。

3、预留应急医疗设施

此次疫情后,进行医疗建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如何优化医院用地、创建有效的防疫空间等问题。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爆发不可能是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发生,无论是医院建设或医疗设施,以及物资储备和精神准备,都属于突如其来、仓促上阵的事情。优化医院用地,平时可以作为景观草坪使用,既可以防患于未然,又可避免空置浪费;预留应急医疗设施,在医院建设初期就必须预先做好方案设计,提前预埋紧急扩建临时病房的水电管线,以便在短时间内建成疫情所需的救治医疗条件。

4、实现医疗智能化

目前,医疗建筑智能化逐步成为大中型医院建设的关键所在。智能医疗建筑可以有效改善医院的就医环境和空气质量,避免病原体的传染蔓延,同时为医患提供安全舒适、绿色低碳的就医环境;提高信息査询、计算统计、领导决策的效率和准确度,提高医学诊断的准确度;缩短排队等候的时间,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财务、医嘱、划价、发药等差错率;节约能源,节约资源,有效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医院现代化水平。

现代医疗建筑设计应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心理特征及行为需要,并从专业的角度思考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力求创造一个高质量、高标准、高疗效、高科技的诊疗空间,以更好地服务于人们。

[ 编辑:上海医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