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Bulletin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栏目不存在

基建部门需注意:医院改造施工时,各系统管道应这样铺设

更新时间:2018-08-21     点击次数:2279次     来源:

经济在发展,人们对健康医疗需求在增加。科学和医疗技术加速发展,医疗服务流程再造,配套的建筑、动力、信息设施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医院建筑的管线比起普通的住宅、商业、办公建筑有其特殊性,系统庞大,错综复杂。如何在改造施工时保证各系统管道安全、科学地铺设,成为基建部门关注的重点。

存在的主要困难




空间拥挤,施工面不足

现有早期的医院普遍存在院区拥挤,建筑老旧的困扰,部分医院建筑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或更早,层高和跨距都不足。在有限的空间里布局诸多管道,既要考虑固定,又要考虑不交叉等,同时还要考虑后续等,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有些在吊顶内的改造,空间只够伸进施工人员的一只手,施工难度较大。

管路走向不清,整改困难

医院尤其是老院区管线复杂,改造频繁,地下埋的,地上架的,墙上挂的,涉及诸多部门管辖范围(如基建、总务、信息、设备等),历史记录不全,缺少标示和图纸。一旦相关人员调离岗位,就会发生走向不清、“摸不着路,找不着线”的情况,给改造带来很大的困难。

反复整改,影响医院运营

院区里的管路特别是主管道、跨建筑的管道,很多采用埋地方式,有的甚至需要埋在建筑、道路的下面。改造时反复开挖,一是工作量很大,二是给医院正常运营带来影响。医院内人员密集,反应敏感,反复施工也容易遭遇投诉,造成不太好的社会影响。

以上困难的解决需要从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着手,采用更规范、更科学、更有前瞻性的手段和管理方式,合理规划,严谨施工。特别是新建建筑管线,预留改造空间,降低未来改造难度。

管道改造体会




注重设计的前瞻性

在管路设计的时候,特别要考虑医院后续发展对该系统的需求,预留发展容量,保留改造空间。例如,应对大型医疗设备的需求,在强电管沟里预留了套管,后续可直接通过检修井穿线即可,避免大规模开挖和停电;应对未来对信息智能化需求,在建筑弱电井里预留了桥架;考虑未来改造检修需要,管道密集的走廊区域采用可拆卸吊顶,下水转弯处、阀门、支路交接处设置吊顶检修口等等。在设计总体理念和细节上都应当尽量细致。

做好施工前协调

综合管沟、管廊和吊顶内管线施工前,各工种图纸应进行集中图纸会审,根据位置和走向进行碰撞检查,规定好各线路标高,并及时调整;协调好各工种施工时间,从而减少施工中不必要的返工吊顶层高不足问题,提高机电安装的一次性成功率,为以后管线的运行、维护和调整提供保障。

保障施工质量

一是确保施工材料的合理使用,考虑材料性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选用合适材质管道(镀锌钢管、铜管、PVC管或其他复合管),阀门尽量选用高一等级产品,减少故障频率;二是考虑到未来智慧化后勤需要,计量、监控设施尽量选用数字化智能设备,方便后续平台接入;三是隐蔽前分段做好压力测试和管道清洗,清除管道里的焊渣、尘土等垃圾,保证管道压力正常畅通,无漏水漏气状况。

完善管线档案

医院基础设施管线的档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应该由专人负责。基建、总务、信息、设备各科室自行施工的管路,在施工前应当报备档案管理人员,查看是否造成干涉;施工完成后,收集施工档案,特别是竣工图,须与实际符合,移交管线档案管理人员;及时更新,统一标准。条件允许的,管线上可做好统一标示,包括管路名称、走向、供给目标等,方便后续检修改造。

综上,医院的管线敷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从设计、施工、维护到档案管理,需要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完善过程。随着管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上的运用,通过三维建模,可以直观发现问题,减少返工和错误,并对后续的检修带来方便。

[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