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spital design works行业洞察

【医院设计·匠心独具】
公司动态、行业资讯、标准规范、运营管理

行业洞察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洞察 > 正文

老年健康服务新模式--医养结合

更新时间:2020-06-24     点击次数:1583次     来源: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与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养老这一传统的养老模式已逐渐被新型养老模式所替代——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其通过有效整合多种养老资源,可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社会目标。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对此,国家和社会也越来越重视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并把实现健康老龄化作为建设“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有机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能够使老年人持续享受照料服务。医养结合作为健康中国战略下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的重点内容和重要途径,同时也体现了四个核心理念:

一、重视健康维护

伴随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社会疾病谱逐渐以传染性疾病为主变为以慢性病为主,相应的健康服务重点也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转变。

在全民追求健康,围绕健康老龄化不断探寻方法的背景下,医养结合将大健康的理念融入老年人养老服务或日常照料过程中,通过专业、连续、便捷的社会化服务,帮助老年人实现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

医养结合服务所提供的“养”,强调老年人主动参与生活照料服务的过程,尊重老年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年人的能力,而不是被动接受服务;所涉及的“医”,是为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功能建立的集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全链条式健康服务体系,将原有的医院诊疗服务拓展为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行为干预、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临终关怀等,老年人既可以直接在专业机构内获得,也可以在家庭或社区内获得。

二、实现全周期健康服务

健康中国战略以提高全人口在各个时期的健康水平作为关键点,将健康关口前移,对健康有关的所有要素进行长期的、全面的和系统的干预和促进。因此,在研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时,不仅仅要了解当前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其健康的影响,还要关注其生命历程各个阶段中健康问题的累积结果。

医养结合打破了传统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相分离的状态,满足老年人不同的健康、护理和日常生活照料需求,进而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护理服务和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并实现各服务功能的有效动态衔接,因此,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的特征。

此外,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相融合,研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实现全周期健康服务,特别是通过提前介入和预防,增强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加强对老年慢性病的预防,避免或延迟老年人进入半失能、失智状态,或者延迟半失能、失智老人陷入完全失能和失智的状态。

三、实现全人群的健康公平

传统形式的机构养老是政府发挥托底作用,重点为农村“五保户”和城市“三无”老人提供基础性的保障服务。而医养结合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以全体老年人为服务对象,其责任主体包括家庭、社区、各类养老机构和各级医疗机构等。老年人无论选择何种养老模式,都可以享受到优质、高效的专业医疗服务。

由于老年人的健康与机能是多样化的,其健康的多样性也与健康不平等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不同群体对“养”和“医”服务的需求重点各不相同,所享有的服务也是不同的。医养结合通过细化分层,采取不同的模式,实现与老年人差异性需求的有效对接;同时也体现了政府以增进国民健康服务为指标,通过渐进政策和科学的制度安排,力求实现社会秩序稳定的一种治理手段。

四、创建友好型社会支持环境

健康中国战略中提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创造人人可及的、适合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环境,特别是创建老年人友好型社会支持环境,可以最大范围地减少老年人出现的功能衰退,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规模小型化、人口流动性增强以及老年人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的养老模式正经历着从单一走向多元的变迁,社会化养老模式已成为大势所趋。在这一大环境下,医养结合服务按照“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的原则,打破长期以来的制度障碍,充分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共同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作用,促进医养服务的有序发展。由于社区居家养老符合我国传统养老文化,大多数老年人倾向于在家庭和社区中享受应有的医疗与照料服务。

家庭和社区是影响老年人功能发挥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医养结合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着力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家庭和社区延伸,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就近获得专业医疗服务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未来医养结合发展趋势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强化资金

支持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作后盾。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转型的阵痛期,经济增速下降,财政收入降低。面对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要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好国家现行支持医养结合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包括土地使用等税费力度;进一步减免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行政性事业收费;完善补贴支持政策,各地要加快建立养老服务评估机制,加大对经济困难的高龄、半失能、失能等老年人的补贴力度,并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逐步提高投入比例,这样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从而推动医养结合的加快发展。

2、培养专业性人才,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是推动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对运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运营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对养老机构现有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增强其护理能力和专业水平。

另一方面,要鼓励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院校等开设相关专业,规范专业课程设置,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强化优惠力度,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此外,应建立健全对机构人员的资格认证、职称评定体系,保证其职业正常顺利发展,并对其薪资待遇等合法权益进行维护,从而保障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以促进医养结合的可持续性发展。

3、加强监督与评估工作,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在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的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护理人员、机构的资格准人制度,通过培训、评估促使工作人员主动学习老年护理知识,通过资格准人制度督促服务提供机构提升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医养结合型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改善未来职业前景,留住人才。加大专业医护人员的引进与激励力度,鼓励大医院的医护人才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养老机构开展社区巡诊和多点执业,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我国医养结合服务尚处在探索阶段,仍面临政策制定不足和现实发展短板的问题。因此,融入新健康理念,以老年人需求为引导,才能构建更加科学、规范、有效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 END - / 编辑:上海医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