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发文: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 - 行业洞察 - 上海医匠专业医院设计公司

Hospital design works行业洞察

【医院设计·匠心独具】
公司动态、行业资讯、标准规范、运营管理

行业洞察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洞察 > 正文

卫健委发文: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

更新时间:2020-07-27     点击次数:1655次     来源: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将于2020年8月1日起施行。《办法》提出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在全国118个城市、567个县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建设,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

医联体建设是推动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也是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今年在应对新冠疫情中暴露出“防治结合”机制不健全的短板,国家卫健委将发布《办法》,加快推进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1、实施网格化布局管理

《办法》指出,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实施网格化布局管理,按照“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的原则加以规划、布局、建设,整合设置公共卫生、财务、人力资源、信息和后勤等管理中心,逐步实现医联体内行政管理、医疗业务、公共卫生服务、后勤服务、信息系统统一管理,统筹医联体内基础建设、物资采购和设备配置,主动控制运行成本。

2、监管对象扩大到医共体、医联体

《办法》提到,设区的地市和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本区域医联体建设规划,根据地缘关系、人口分布、群众就医需求、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等因素,将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整合网格内医疗卫生资源,组建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为成员的医联体。

原则上,每个网格由一个医疗集团或者医共体负责,为网格内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在医疗行业监管上,我国也正在从传统的对单一医疗机构监管转变为对医联体和医共体的监管。

3、明确和发挥牵头单位的作用

在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管理上,《办法》强调,主要发挥地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以及代表区域医疗水平医院的牵头作用,加强中医医院建设,保留其独立法人地位。委局属(管)医院、高校附属医院、省直属医院应当与城市医疗集团形成高层次合作关系,不牵头管理城市医疗集团网格。

三级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和康复、护理等慢性病医疗卫生机构可以跨网格提供服务。鼓励在同一城市或者县域内,不同医疗集团或者医共体间建立相互配合、有序竞争、科学发展的机制。建立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间双向转诊通道与平台,形成全科与专科联动、签约医生与团队协同、医防有机融合的服务工作机制。

4、积极推进专科联盟建设

《办法》强调,要根据患者跨区域就诊病种及技术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统筹专科联盟建设。重点推进肿瘤、心血管、脑血管等学科,以及儿科、妇产科、麻醉科、病理科、精神科等短缺医疗资源的专科联盟建设,积极推进呼吸、重症医学、传染病等专科联盟建设。

5、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标准

《办法》指出,各级医疗机构应该明确自身功能定位,落实“急慢分治”要求。医联体牵头医院应当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主动将恢复期及稳定期患者转诊至下级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

此外,医联体内需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标准,规范双向转诊流程。据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 双向转诊患者中,46.9%为医联体内转诊,高于其他转诊方式。

6、加强“医卫联动”

《办法》指出,要提升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包括将公共卫生机构纳入医联体,鼓励传染病等专科医院加入医联体网格管理,指导基层卫生机构落实公共卫生职能等。

专业人士表示,要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也列入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项目,在没有发生公共突发事件之前,常规性备有这样一个契约。让医生和居民拥有这种共识,一旦遇到公共卫生事件,居民就知道找自己对应的“医卫团队”。

7、完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

根据《办法》要求,结合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以委属(管)医院、高校附属医院、省直属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等为主要牵头单位,重点发展面向边远、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完善省—地市—县—乡—村五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

8、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办法》强调,建立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与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对本辖区医联体建设有关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医院评审评价、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设置等的依据。

此外,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是医联体的考核重点,公共卫生及居民健康改善情况纳入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的考核范畴。

此外,《办法》还提到,在推动医联体建设中,应当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疾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

来源:国家卫健委

- END - / 编辑:上海医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