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破解养老院只养不医难题 - 行业洞察 - 上海医匠专业医院设计公司

Hospital design works行业洞察

【医院设计·匠心独具】
公司动态、行业资讯、标准规范、运营管理

行业洞察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洞察 > 正文

医养结合:破解养老院只养不医难题

更新时间:2019-06-04     点击次数:1474次     来源:

2.5亿老年人口,不仅生动诠释了我国老龄化进程之“迅速”,更直观表明养老市场潜力之“巨大”。然而,很多养老院还只是注重养,而忽视医,为破解这一困境,我们应从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中,总结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

在庞大的社会需求下,如何将医养结合研究成果转化、推广,并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呢?对此,下面将为大家作出如下介绍。

三个精准,三大医养模式

据调查,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近1.8亿,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因此,能否实现全民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年健康。而解决老年健康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推进医养结合,即利用中西医、大数据和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精准预防、精准诊断、精准治疗。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怎样做到“精准”二字?这5年来,相关人员在全国8个地方作试点研究,最后成功总结出三种模式:政府主导的区域化医养结合模式、企业家主导的风景区医养结合模式,以及大医院主导的“院中院”医养结合模式。”

1、区域化医养结合模式

是在政府主导、学会指导、企业监管条件下,构建市-县-乡-村一体化格局,形成医养康一体化服务。这种为辖区居民提供‘医养康’一体化的服务,充分体现了政府的责任和担当,应成为我国推进医养结合的主流模式。

2、风景区医养结合模式

又称“医养旅居基地”,主要以健康、亚健康和慢病老人为服务对象,以治未病、疗慢病、促康复和抗衰老为医养任务。该模式主要是围绕国家规定的六种老年慢性病,结合当地的特点和优势,树立治疗慢病、专病的品牌,把风景区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打造成老年慢病或某专病防治中心。

3、“院中院”医养结合模式

是在技术实力雄厚的三级医院附近建养老院。该模式适合大城市中心区域的高龄老人和高危老人。

以上三种模式既科学又切合实际且操作性强,不仅体现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主题思想,增强民众的满意度,还利于构建养老、孝老、敬老体系和社会大环境。

《意见》推进养老机构健康发展

4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养老服务市场活力尚未充分激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效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尚未有效满足。

推进医养结合是完善养老服务机制,激活养老服务市场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重点之一。

因此,《意见》对基层医疗机构未来在医养结合方面的工作做了详细要求。如下:

1、鼓励专业人员提供养老服务

《意见》从建立完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教育培训制度、在基层开发一批为老服务岗位等方面为养老人才队伍扩容增量。

《意见》提出,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建立村医参与健康养老服务激励机制。既然是“激励”,那么势必会影响村医的待遇。而随着医养结合工作的不断完善和细化,健康养老服务工作将会是他们提升待遇的一个途径之一。

此外,《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支持家庭医生出诊为老年人服务;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2、促进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相继探索将符合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转型为养老机构。我国将重点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可通过变更登记事项或经营范围开展养老服务。与政策大力推动相对应的是,大部分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普遍缺乏提供养老服务的能力与动力。

发挥医疗机构优势,我国还将促进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发挥互补优势,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办理。为此,《意见》从行政审批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培育养老专业人才,补齐短板

医养结合涉及面广,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欠缺人才。以居家医疗卫生服务为例,普遍存在基层人员力量不足,上门服务动力不足,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补齐短板迫在眉睫。

在人才培养上,《意见》提出鼓励各类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在普通高校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等相关专业。

随着国家在政策落实、职业培训、人才评价制度等方面的大力投入和环境优化,相信未来会有不少新鲜血液融入其中,使医养结合服务充满活力与生机,让老年人更有获得感。

目前,我们不仅要解决医护人才不足、医护人才素质偏低等现实问题,还要善于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医疗与服务能力,实现运营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精准化,从而推进医养结合走向高质量发展轨道。

- END - / 编辑:上海医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