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形势下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对策 - 经验分享 - 上海医匠专业医院设计公司

Hospital design works经验分享

【医院设计·匠心独具】
公司动态、行业资讯、标准规范、运营管理

经验分享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经验分享 > 正文

探索新形势下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对策

更新时间:2020-06-15     点击次数:1586次     来源:

为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两座快速建成的应急医院不仅分担医院防疫压力,也激发了群众对医院建设防疫的思考。传染病医院作为医疗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应对大规模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担当着防疫和治疗两大功能,设计时,应从传染病功能区、污染度和布置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规划与建设。

传染病医院同其他普通医院相比,就诊病人复杂,有传染性疾病扩散感染的潜在风险,为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提高传染病防控应对能力,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需重视以下几个要点:

满足使用需求的区域划分

1、明确的功能区组织

传染病医院由门诊、急诊部、住院部、医技部、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设施等五部分构成。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传染病医院内具备了传染病流行所需的两个基本因素——传染源和易感人群,如果不注意切断传播途径,便有可能在院区内形成感染。

因此,传染病医院总体布局和医院管理的基本原则也应围绕着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原则来制定,可概括为“洁污分区,清污分流,安全排放”。

例如,传染病医院门诊部设计时,需根据门诊部内两种不同病症患者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专门为具有传染性患者使用的专属区域,在经过预诊诊断或是已经惠有烈性传染病性疾病的病人,需要经过专属通道进入隔离区观察或进入专属门诊区进行治疗;另一种是比例面积相对前者较大的普通诊区,在经过预诊区后判定为普通病人或是已基本康复的患者可在此系统中就医。

2、严格的污染度界定

传染病医院内不同功能区的污染度不同,需严格区分院内各级污染度防止发生交叉感染。根据污染度的不同可以将传染病医院区划分为高污染区(医疗工作区)、低污染区(后勤服务供应区)、清洁区(行政管理与生活区)、无菌区(中心供应中的无菌区、ICU重症监护病房)四大区域。

各个区域不但要通过功能区域的划分使之更为明确独立,还应附加具体的技术措施避免病毒扩散和交叉感染的现象发生。

例如,传染病医院中高污染区主要包括门诊部、住院部、配套医技用房、太平间和实体解剖室等有传染病毒停留的空间。而根据传染病的病理特征,门诊部、住院部中最容易发生病毒扩散的有发热门诊、呼吸道门诊以及相对应的护理单元,这两个部门主要收治因呼吸到空气中的病毒而感染的患者。病毒存在于空气之中,很容易扩散到其他区域,因此设计时需在这两个区域与其他院区之间保持压差,保证区域内有良好的通风和可调节的空调系统,避免受污染的空气发生扩散而导致院区内其他人员感染病症。

3、利于隔离的布局方式选择

纵观传染病医院的总体布局方式大致可概括为三种:分散式布局、集中式布局和混合式布局。它们各有利弊,设计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因地制宜设计出最合理的布局方式。

1)分散式布局,具体布局时将各个病区分散布置,在保证便捷联系的同时拉大间距,将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分开。这种布局方式适用于用地较为宽松且周围没有其他民用建筑的村郊,对于大型专科传染病医院较为适合。

2)集中式布局。利用气闸和垂直交通系统以及科学的分诊区将急诊、隔离等功能融于一体,平时可正常运作,流行病出现时,医院各层可关闭气闸,形成独立运行的隔离单元。适用于用地紧张,周边环境复杂的地块,既节省土地,也方便院内资源共享。

3)混合式布局。主要针对如今大量集中化的大型综合医院,传染病区(科)作为大型综合医院的一部分存在。在此情况下,通常将其单独置于院区一角,利于疾病控制,以便管理。

避免交叉感染的流线组织

做好人员流线、物品流线组织规划是传染病医院防止交叉感染的核心内容。传染病医院的流线组织形式多样,如何使建筑内流线清晰合理极为重要。需要设计师对各个功能属性,使用者的人流特点充分了解后,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流线组织方式。当然,为了更好地避免院内交叉污染,提高病情的救治效率,需要对几种流线形式合理地组合应用。

1、深度隔离的尽端式流线:尽端式流线是外来人流经过定向流线到达该区即到达终点,不能经过该区穿越到其他区域,如果需要,只能沿原路返回,经交通走道到达其他区域。这种形式的流线方式方向感强,便于识别,且端部空间不易受到其他区干扰,但易致使各个房间使用效率不均,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等问题。

2、高效联系的穿越式流线:是指通过一条流线联系各个区域,并可以经过区块内到达另一区域。这种流线组织方式效率最高,可以便于院区内的整体联系,有利于医院高效运作,但有发生交叉感染的危险,因此,采用此种流线应确定污染区和洁净区,在各区间加设卫生通过间,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双向监控的环绕式流线:是由当今传染病医院所采用的内外廊方式发展来的。传染病医院的部分功能通过内外环廊组织,并且内外廊都为封闭的路径,而在两条路径中都有核心交通。这种流线组织即为“洁污分流”,可保证环形路径相对完整,整个环形区域内的各个功能空间交通便利,而且易寻找,同时也是可以保证病房或者科室有较为整体的空间环境。

利于康复的室内外环境营造

出于对传染病本身的恐惧,院区内的使用者(传染病患者、医护人员和探望者)往往感到紧张,充满压力,这些感觉都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救治,医护人员的医疗护理工作。因此,传染病医院设计时,应创造一个安全温馨、舒适平和的室内外环境,以满足各类使用人群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舒缓他们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

1、室内环境设计

传染病医院内部空间环境从空间的功能性质划分为公共空间和医疗空间。公共空间包括大厅空间、候诊空间等;医疗空间则包括诊疗空间、病房。

以内部公共空间为例。大厅空间的设计首先要要满足使用要求应适当康畅,有较好的照度和良好的通风,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交叉感染;再者,大厅作为传染病医院的最大空间,是为病人建立信心,给患者以“人文关怀”最为直接的方式。病人进入医院就能感受到亲切、舒适,将有利于下一步病情的诊治工作。

由于来传染病医院看病就医的人所患的是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容易感染其他人群,所以,院内候诊空间宜采用分诊候诊的形式。设计时,应以“人性关怀”的角度考虑加入无障碍的设计方法,并通过色彩和绿化调解室内感受,配置富有情趣的家具和供患者等候时可以放松的物品,例如,电视、供小孩玩的玩具等,这样能给患者以家的感觉,从而减少因对传染病恐惧而产生的紧张心理。

2、室外环境设计

“绿色”景观作为室外环境则是室内环境的延续,通过对病人、医患人员的心理需求分析,为人群提供一个舒适的室外康复环境。绿色可以缓解患者心神紧张的状态;水景和小品在强化环境的主体时更增添了环境趣味性;室外设施则满足进行户外活动人群的基本需要。在传染病医院的室外环境设计时,可运用整体的理念将建筑空间和景观小品等要素有机地结合,创造出灵活、便于隔离且富有趣味性的室外环境。

安全技术的应用

首先,从避免交叉感染出现的角度来看,传染病医院要做到“医患分流、洁污分区”,然后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附以便于隔离,区分各个不同分区之间联系、严格控制流线的技术措施方可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例如,在采用“医患”双廊的传染病医院诊室中,医生从医护专用走廊进入诊室时,要经过隔离防护门;传染病医院中的重症病房门口应安装两道“风淋房”,做到“一进二出”的规定,所有医护人员进入病房,都需经过紫外线灯、强风的“风淋带”内滞留几分钟,然后再穿防护服。离开污染区时也必须经过此程序消毒。这种隔离的安全技术能确保各个区域完全分开,避免病毒从污染区被带到洁净区而引起感染。

除此之外,传染病医院的安全技术应用还需要考虑空气、供水、空调、污水排放等设备设施的技术运行问题。


- END - / 编辑:上海医匠 /